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臣闻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儒者之事乎。
班固序《艺文志》称:「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又云:「方技者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非能通三才之奥,安能及国之政哉!
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
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遂臻至妙。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
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血气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乎?
非大圣上知,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是使文字错乱,义理颠倒,世失其传,学之者鲜矣。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孙思邈从而和之,其馀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玉成缮写,将备亲览。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光辉上下,孝慈仁德,蒙被众庶。
大颁岐黄,远及方外,使皇化兆于无穷,和气浃而充塞,兹亦助人灵、顺阴阳、明教化之一端云。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孙奇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上。
按:《针灸甲乙经》卷首,医统正脉全书本。
明堂序 唐 · 王焘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夫明堂者。
黄帝之正经。
圣人之遗教。
所注孔穴。
靡不指的。
皇甫士安晋朝高秀。
洞明医术。
撰次甲乙。
并取三部为定。
如此。
则明堂甲乙。
医人之至宝。
后之学者。
宜遵用之。
不可苟从异说。
致乖正理。
又手足十二经。
亦皆有俞。
手足者。
阴阳之交会。
血气之流通。
外劳肢节。
内连脏腑。
是以原明堂之经。
非自古之神解。
孰能与于此哉。
故立经以言疾之所繇。
图形以表孔穴之名处。
比来有经而无图。
则不能明脉俞之会合。
有图而无经。
则不能论百疾之要也。
繇是观之。
书之与图。
不可无也。
又人形不同。
长短异状。
图象参差。
差之毫釐。
则孔穴乖处。
不可详也。
今依准甲乙正经。
人长七尺五寸之身千金方云七尺六寸四分)
今半之以为图。
人长三尺七寸五分千金方云三尺八寸二分)
其孔穴相去亦半之。
五分为寸。
其尺用古尺。
其十二经脉。
皆以五色作之。
奇经八脉。
并以绿色标记。
诸家并以三人为图。
今因十二经而画。
图人十二身也。
经脉阴阳。
各随其类。
汤药攻其内。
以灸攻其外。
则病无所逃。
知火艾之功。
过半于汤药矣。
其针法古来以为深奥。
今人卒不可解。
经云。
针能杀生人。
不能起死人。
若欲录之。
恐伤性命。
今并不录针经。
惟取灸法。
其穴墨点者。
禁之不宜灸。
朱点者灸病为良。
具注于明堂图。
人并可览之。
黄帝素问。
擿孔穴。
原经脉。
穷万病之所始。
九卷甲乙及千金方
甄权杨操等诸家灸法。
虽未能远穷其理。
且列流注及旁通。
终疾病之状尔。